热点图片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免疫规划

免疫规划

预防接种科普小知识
发布于:2013-8-20 17:02:36 点击量:

 预防接种科普小知识

 

孩子免费接种11种疫苗可预防12种病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国疫苗分为两大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所有适龄孩子都应按规定接种;二类疫苗是自费并自愿接种的。2007年,孩子免费疫苗的种类及可预防的疾病被进一步扩展,目前通过接种免费疫苗可以预防12种疾病。

    各地提供免费接种的疫苗可能略有不同,具体情况可咨询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按照国家规定,孩子出生后1个月内,就要建立预防接种证,并要长期保存。给孩子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都要检查预防接种证。还有,一定要到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合格资质的接种单位去接种疫苗。

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和相对应得疫苗

疫苗可染病

疫苗种类

核病

卡介苗

乙型肝炎

乙肝疫苗

甲型肝炎

甲肝毒活疫苗、甲肝活疫苗

百日咳

胞百白破疫苗、百白破疫苗

白喉

胞百白破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

伤风

胞百白破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

脊髓灰

口服脊髓灰毒活疫苗

麻疹

麻疹疫苗、麻疹合疫苗、麻疹腺炎合疫苗、麻疹腺炎合疫苗

麻疹合疫苗、麻疹腺炎合疫苗

腺炎

麻疹腺炎合疫苗、麻疹腺炎合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A群流疫苗、A+C群流疫苗

流行性乙型

脑减毒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

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传播

我国是乙肝大国,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经血传播。在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40%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可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90%95%发展成慢性携带病毒状态,而成人仅为10%左右。

  200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孩子免疫规划,为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接受乙肝疫苗全过程免疫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可受到保护,并且效力持久。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按照016龄的接种程序,全程接种3次乙肝疫苗。由于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在怀孕、分娩及产后,有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新生儿,所以乙肝疫苗接种更强调首针的及时性——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立即接种第一针。如果孕妇已经明确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的接种时间越早越好,同时还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提高阻断病毒传播的效果。

如何看待预防接种反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接种疫苗是安全的。不过疫苗毕竟是一种异物,部分孩子因个体差异会在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等,或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这些都是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病情轻微,多在1~2天内自行恢复,必要时就医。极少数孩子在接种后可出现罕见的异常反应,如无菌性脓肿、过敏反应等,病情相对较重,需要及时治疗。另外,如果孩子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发病前期,或存在某种潜在的疾病,在接种后碰巧发病,被称为“偶合症”,与疫苗本身无关,很容易与接种的不良反应混淆。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生,孩子家长应该在接种前了解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配合接种人员,提供孩子的健康状况并了解孩子的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孩子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一旦出现可疑反应可得到及时处理。

接种脊灰疫苗需注意哪些问题

    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灰质炎,会导致肌肉麻痹,俗称“小儿麻痹症”。

    孩子服用脊灰疫苗(俗称糖丸),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满234月龄的孩子,各服糖丸一粒,一岁以内共服3次,满4岁再服一粒。糖丸采用直接口/嚼服或溶于凉开水送服,服苗后半小时内不要喝热水及哺乳,以免降低疫苗活性。

    目前,我国是无脊髓灰质炎病例的国家,但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仍然有脊灰流行,特别是与我国接壤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等国家仍然有脊灰的暴发流行,发生输入性病例的危险始终存在,因此各个国家仍旧对适龄孩子接种脊灰疫苗,直至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

疫苗是防控麻疹的最有效的手段

    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亦可以传播。麻疹发病最初表现为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第37天开始出红色斑疹,首先是面部,而后遍及全身,持续47天,出疹前后5天内具有传染性

    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最有效手段。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前,几乎每个孩子都难以幸免感染。我国广泛使用疫苗后,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下降。但在部分地区仍有麻疹病例暴发。及时全程接种麻疹疫苗,能有效预防麻疹的感染。麻疹疫苗应接种两次,初种月龄为8月龄,复种为18-24月龄。2008年以后,我国开始使用含麻疹成分的 联合疫苗替代麻疹单价疫苗,如麻疹一风疹联合疫苗,即一次接种可以预防麻疹、风疹两种疾病。

让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再流行’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感染乙脑病毒所致。乙脑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猪是乙脑最重要的传染源。蚊子叮咬了感染乙脑病毒的猪后,再去叮人,可以造成乙脑在人群中的传播。乙脑常见症状是发热、头疼、喷射性呕吐等,病死率高达5%~35%,约30%的幸存者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主要有失语、肢体瘫痪、痴呆等。

给孩子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手段。2008年起,我国将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孩子要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我国目前使用的乙脑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全程共打2针,分别在8月龄和2周岁接种;灭活疫苗接种全程共打4针,分别在8月龄打2针(间隔710天打第2针),2周岁、6周岁各接种1针。从非流行区到流行区的人,也最好在来流行区前1个月完成接种。另外,除了接种乙脑疫苗,还要积极灭蚊、防蚊,预防乙脑传播。

让孩子远离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腮腺炎主要在孩子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腮腺炎在冬春季发病较多,但全年都可发生惑染流行。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爆发。大约每2年发生一次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得长久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

    流腮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传染性强。起病大多较急,多数患儿以腮腺肿大开始发病,病初会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痛,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和全身疼痛等症状。一两天后,一侧耳垂下方肿大、疼痛,说话或咀嚼食物时加重,有时还会出现张口困难、流口水等症状。部分病人患病34天后,对侧的腮腺也会发生肿大,甚至波及颈部及前胸上部,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流行性腮腺炎如治疗不及时,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多种腺体,临床上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膜炎和脑炎常见的致病因子,严重者还可导致男性不育和孩子后天性获得性耳聋,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负担。孕妇感染了流行性腮腺炎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控制措施。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我省自2008年开始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对满18月龄的孩子,利用麻疹腮腺炎二联苗或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苗进行免疫,效果良好。孩子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1. 5岁接种一针,6岁接种一针。目前含流行性腮腺炎的疫苗有麻腮疫苗、麻风疫苗。15岁以下孩子、流动人口若既往无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史或接种未满2次应及时到当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疫苗查漏补种。

    其次在发生腮腺炎的地方要做好传染源的管理,早期发现患者,早期进行隔离,隔离期一般认为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三周左右。对一般接触者可不检疫,但对集体孩子、学校、部队的接触者应检疫三周。孕妇应避免与腮腺炎病人接触,在腮腺炎流行季节应注意隔离。如孕妇围产期患腮腺炎,婴儿应隔离,并停止哺乳。

我们需要“计划免疫外疫苗”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孩子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孩子出生后1个月内,监护人应当到孩子居住地承担接种工作的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并配合预防接种单位,保证孩子及时完成预防接种。《免疫预防接种证》上面明确标出何时适宜接种哪类疫苗,要长期保存,给孩子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都要检查预防接种证。计划内疫苗当然没什么可说的.但是接种证上还标着不少的计划外自费疫苗,有些家长就为难了,计划免疫外的疫苗到底要不要打?

疫苗为何分为两类

    在国务院颁发的疫苗流通运输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将疫苗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法律和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

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根据当地传染病流行特征及防控具体需要增加列入清单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计划内免疫所涉及的传染病,不仅是各地普遍流行,无论健康宝宝还是体质虚弱的宝宝均易感染,而且传染性极强,致死率、致残率极高。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也有人称为“计划免疫外疫苗”,由孩子父母承担接种费用,包含多种疫苗。二类疫苗预防的疾病并非危害不重,而且有些疾病传播速度非常快。如水痘在幼儿园有一入发病,可能几天之内其他孩子都会被传染。有时候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将一些二类疫苗纳入一类疫苗管理范畴,也是考虑到这些疾病的危害,并着力于扩大保障力度,让孩子尽可能接种疫苗。

“计划外疫苗”所针对的传染病,有些是属于地方或局部流行的(如出血热等);有的流行普遍,传染性也强,虽可自行痊愈,转归良好,但易留下后遗症(如风疹、水痘);有的对健康宝宝并无大碍,只对体弱多病的宝宝造成威胁(如流感、肺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等);有的疫苗由于研发技术要求较高,直接纳入免疫规划可能增加社会运行成本;还有的传染病与人为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如狂犬病虽然病死率极高,但只要远离狗和猫就不易被感染。考虑到地域性差异,有些在本地区不存在的疾病,不会推荐当地孩子接种。

轮状病毒

小儿腹泻是由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中50%-60%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6个月-3岁以内婴幼儿发病最高。轮状病 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孩子感染后一般出现以急性胃肠 炎为主的临床症状,即水样腹泻,伴有 发烧、呕吐和腹泻,腹泻物多为白色米 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 治疗不当可导致患儿死于脱水及严重 的并发症如发育不良、肺炎、中毒性心 肌炎等。

 孩子食品应新鲜、清洁,凡变质 的食物均不可喂养小儿,食具也必 须注意消毒。另外,父母要培养 小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 饭前便后要洗手、对餐 具、便器、玩具(购买玩具)等应经常消毒,防止病从口入。

    目前对轮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抗菌素无效,接种轮状病毒活疫苗也是预防的有效手段。

    接种方法:

    1、疫苗内附的吸管吸取疫苗,送人小儿口内并使其咽下。

    2、疫苗已被调制成适宜婴幼儿的口味,从冰箱中取出后应放至室温,即可直接口服,也可掺入5-10ml牛奶中(牛奶温度不应太高,以适应婴幼儿口感即可喂服),饭前饭后服用均可。患有严重先天性疾病、过敏史、免疫缺陷者禁用;发烧者暂缓接种。

 常见的第二类疫苗有哪些?

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狂犬病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肺炎疫苗、水痘疫苗、轮状病毒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等都是我们比较常见的第二类疫苗。

    水痘疫苗: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全年都可发生,人群普遍易感,但多见于孩子,特别是在托幼园所和学校易引起暴发流行。水痘的临床表现(症状等)并不严重,但其传染性强,恢复期相对较长,而且在恢复期仍排毒。主要经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包括玩具)传播,易感孩子接触后90%可发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最好办法。水痘减毒活疫苗适用于对12月龄以上的健康孩子、青少年及成人或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水痘预防的主动免疫,目前属于自愿自费接种的疫苗。特别建议孩子在入托或入学前接种一剂水痘疫苗,可减低水痘传播的风险.接种地点可选择居住地附近的预防接种门诊。

如何防治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孩子期出疹性疾病。水痘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多见于26岁幼儿,偶尔出现于成人及婴儿。

    患上水痘后会有低热、乏力及上呼吸道症状等前驱症状,24小时后出疹,开始为红色皮疹,迅速发展为清亮、卵圆形、泪滴状小水疱,周围有红晕,持续3-4天,然后开始干缩、结痂。皮疹主要位于躯干,四肢较少。水痘皮疹是分批出现,故各期皮疹可同时呈现。

    患水痘后一般恢复良好。部分病人患水痘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神经节内,当免疫力下降或某些诱因激活病毒,可引起带状疱疹。

    提示:对于无合并症者仍需对症治疗,如退热,局部或全身使用止痒、镇静剂;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抗病毒药物;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勤换内衣,剪短病儿指甲,以防抓伤水疱继发感染;如果出现并发症,如肺炎、脑炎、皮疹继发感染等,要及时就诊。

    水痘的临床表现(症状等)并不严重,但其传染性强,主要经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包括玩具)传播,易感孩子接触后90%可发病。感染后须隔离,直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为止。由于春季和冬季都是水痘高发季节,托幼园所和学校等集体单位应注意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湿式扫除,加强晨、午检,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及早进行隔离、治疗,避免造成多发、暴发。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最好办法。孩子入托或入学前选择居住地附近的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一剂水痘疫苗,可减低水痘传播的风险。

认识及预防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岁以下不易感染,发病年龄以5-9主,是孩子常见的一个出疹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主.一般间隔3-5年,呈周期性流行。风疹最大的危害是母亲在怀孕早期特别是头三个月感染风疹,造成流产、无产和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1)潜伏期:一般为10- 20天。2)主要临床表现: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颈部、枕后淋巴结肿大为特征。3)危害:孕妇早期感染可导致胎儿畸形(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如先天性白内障、耳聋、小头畸形、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先天性心脏病等等。

    这种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和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尤其孩子和青少年。接种麻风疫苗可有效预防此种疾病发生,学校等公共场所要经常开窗通风、消毒也可减少疾病的传播。一旦孩子和青少年出现发热、皮疹等上述表现时,家长和教师要及时送孩子到医院就诊,若诊断为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要在医院或家里隔离治疗,待痊愈后方可复课;要做好与患者密切接触者的观察,对有发热、皮疹等症状者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肝炎疫苗

    病毒性肝炎是影响人民群众健康,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肝炎防治工作,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疫苗接种、依法加强监管等多种手段控制病毒性肝炎的高度流行。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75%降至7 .18%

    由此,所谓“计划外疫苗”(或第二类疫苗)并非傈有些人理解的“没有必要”的疫苗.而是根据需要确定是否接.家长们可按照接种证给孩子接种相关的二类疫苗,防忠于未然。

肺炎疫苗

    预防肺炎的方法就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接种肺炎疫苗后,有效保护率可达到85%以上,保护期为5年。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有250万人患肺炎球菌性肺炎.12. 5万人死亡,由于继发性肺炎的高发人群一般在5岁以内的幼儿和60岁以上的中老年中,因此专家建议5岁以内的幼儿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但是要提醒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正在接受化疗的病人、过敏体质的人不适合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此外,病人应该向医生说明自己的既往病史、过敏史、家族史,以及以往接种疫苗的反应等。

狂犬疫苗

在被带毒的犬只咬伤、抓伤,甚至是舔到伤口部位后,狂犬病毒就会进入人体,一旦出现被咬伤部位的疼痛、瘙痒或感觉缺失就说明已被病毒感染。现代的ICU技术虽然能延长病人的存活时间,但一旦被狂犬病毒感染,病死率几乎为100%。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如果在与动物接触时出现无流血、轻度擦伤或抓伤时就应该马上接种狂犬病疫苗.如果一处或多处皮肤出现穿透性咬伤,并有唾液污染黏膜时必须立刻使用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我市在过去曾发生过一只狂犬咬伤20个人的事件,但是因为伤口处理得当,又及时注射疫苗,没有一个被咬伤者出现狂犬病而死亡.犬类被注射疫苗后只能保证其不发病.却不一定能保证其不携带狂犬病毒,所以即使被已经注射了疫苗的犬类咬伤后.伤者也应该进行免疫.大量的死亡病例说明.不以为然和抱侥幸心理不接种疫苗是造成狂犬病发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给养“宠物”降降温

由于人类生活条件的改变,尤其是近几年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使我们的住房条件和环境卫生等得到了巨大的改善,福及宠物,这股宠物热潮与宠物有关的话题不断衍生。由宠物带来的问题也接连不止。

    不可否认在现代快节奏里,人们的空间距离彼此越来越小,但心灵距离却越来越大。信任和安全感的缺乏,让一些人宁愿把感情投注在行为更单纯的动物身上,就有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诸如养狗、猫、岛、鱼甚至老鼠、蛇等的行列。暂且不说养宠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严重程度,就光给人们带来的疾病就数不胜数。人畜共患病大多数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现在,宠物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好朋友,但在它带给我们人类欢乐的同时,一些疾病隐患或者直接的侵害也随之而来。目前发现的人畜共患病有200多种,其传播途径包括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接触等。让我们了解一下宠物与人畜共患病的关系很有必要,也给饲养宠物降降温。例举几种宠物:

    排首位的是狂犬病

    病毒的主要宿主是野生动物,但人类感染的狂犬病病毒主要由犬、猫携带和传播。需要注意的是,貌似健康的犬也会携带病毒传播狂犬病。人患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短到5天,长到19年或更长,一般为1 3个月。病毒的毒力强或者入侵量大、伤口靠远头部,或年老体弱者,其潜伏期均相对较短。发病后的典型症状是“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有喉头紧缩感”,民间也叫“恐水症”。

    养猫要防“猫抓病”

    猫抓病这种病更多见于那些喜欢玩猫的孩子和青少年。猫抓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6星 期。抓伤或咬伤  皮肤有炎症、疼痛,并可化脓;局部淋 巴结肿大、压痛,少数病人淋巴结化脓,并可破溃形成 窦道;亦可有全身 淋巴结轻度肿大和 脾肿大可出现发 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少数病人出现充血性斑丘疹、结节性或多形性红 斑;部分病人有结膜炎和结膜肉芽肿,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称为帕里诺氏眼—淋巴结综合症;病人也可发生脑炎、脑膜炎、脊髓炎、多发性神经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炎等。

    鸟类宠物有关

    鹦鹉热来源于鹦鹉、鸽、火鸡等禽类,入主要因吸入被其粪便或毛尘污染的空气而感染。特征为高烧、咳嗽、胸痛、胸膜炎和肺炎。

    结核病孔雀、鸽、鹦鹉、八哥等都易感染结核病。病人可患肺结核、颈淋巴结核、肠结核、肾结核、骨关节结核、结核性胸腹膜炎等病症。

    小免可爱.却是温情杀手

    小白鼠、小白兔、豚鼠、地鼠(金丝熊)、小松鼠等动物,最好不要进入家庭饲养或当作宠物,因为这些动物在一些人畜共患病中,是重要的染源或病原体的宿主。最常见的有狂犬病、鼠疫、流行性出血热、士拉仑菌(野兔热)、李氏杆菌等。尤其是宠物鼠的唾液中含有一些可能引发过敏的异体蛋白。鼠咬人后,这些异体蛋白会从伤口进入血液导致人体过敏,与青霉素过敏相似,严重的危及生命。

与鱼类有关

 亲水气单脂菌肠炎这是近年来发病不断增多的一种新的人畜共患病。该菌广泛存在于海水、河水、湖水、游泳池水以及含有机物的淤泥中。鱼虾等冷血动物为本菌的主要自然宿主。乌龟或鳖常带有沙门氏杆菌,会引起胃肠不适,腹痛,腹泻等疾病。

    有的人喜欢养蛇,一种悄无声息的动物。蛇身上可存在多种寄生虫,有些蛇的皮肉之间,寄生虫甚至可以成团成堆。

宠物与人类交叉感染疾病通常是这几种途径:粪便、抚摩和亲吻、抓咬伤。寄生虫主要是通过粪便传染的,常见的有:蛔虫、钩虫、螨虫、弓行虫等。这些疾病有可能由宠物传染给人类,所以一定要做好病原的防治工作,尤其是孩子要特别注意。

被犬咬伤后的伤口如何处理?

20%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半小时以上,去除狗的唾液,挤出污血。然后用75%的酒精或者浓碘酒反复涂擦。伤口尽量不缝合或包扎,伤口底部和周围局部浸润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上一篇:沧州市迎接全国免疫规划接种率调查 暨相关业务工作培训会议如期举行
下一篇:疫苗接种的小知识